東華能源將堅定不移從能源端向下延伸,未來更加一手抓“聚丙烯”、一手抓“氫氣”,站穩寧波基地和珠三角,寧波和茂名組合的雙輪驅動。
張家港已投產1套40萬噸/年聚丙烯、寧波已投產1套40萬噸/年聚丙烯、寧波在建二期80萬噸/年聚丙烯項目,寧波還有3期項目規劃,茂名將投資6套聚丙烯裝置。萬華化學的投資從丙烷脫氫到液化氣裂解,從山東煙臺到浙江寧波,同時布局聚乙烯和聚丙烯,萬華化學將形成化工全產業鏈布局,不僅有通用塑料,還有工程塑料,深度扎根材料。比如,萬華化學在研發車用塑料、彈性體。
國內PDH市場之競爭已經上升到了空前激烈之程度。東華能源、萬華化學均是國內首批投資PDH項目的王牌企業,當第二輪沖擊波來到時,兩家企業都在正在做著哪些調整和應對呢?這樣的發展路徑是否可以成為這個產業發展的模式參考樣本呢?
筆者僅從自身膚淺的專業了解拋出一點、兩點,希望可以引發讀者們的接棒深思。
東華能源成立于1996年,一直深耕在液化氣領域,連續多年問鼎全國液化石油氣進口和銷售量行業第一,LPG貿易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這樣一家上游資源型企業,2015年,投產了自己首套聚丙烯裝置,開始了從能源向基礎材料的發展。近年來,東華能源瞄準丙烯產業鏈應用最大、成長性最好的聚丙烯產業和高附加值的高端復合新材料市場。
東華能源2019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公司業務包括綠色化工板塊、氫能源板塊以及LPG貿易和分銷板塊。報告期內,LPG國際、國內貿易量保持較高的水平,但相較于LPG深加工業務,LPG貿易的盈利能力偏低,占用資金量大,波動性明顯,為此,在保證國內LPG深加工業務和終端零售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公司將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和區域布局。一是減少LPG主動性貿易量,逐步退出LPG國際、國內貿易板塊,首先是逐步有序退出LPG的轉口貿易市場;二是調整公司LPG深加工業務區域布局,以“綠色化工”產業為基礎,繼續擴大寧波基地產能,積極布局珠三角,建立公司LPG深加工業務在長三角、珠三角的兩大戰略支點;三是積極參與長三角、珠三角氫能源產業鏈的建設(PDH項目從2020年起每年副產約10萬噸高純度氫氣),加強儲運系統研發和推廣,立志成為中國未來最大的高純度低成本氫氣供應商和優質的氫氣儲運系統服務商。
2005年,萬華化學75萬噸/年PDH裝置建成投產,只是當時配套建設中并沒有聚烯烴,而是選擇了更加支持自身主體業務的環氧丙烷、丙烯酸及酯、丁辛醇項目。
提到萬華化學,自然其營收仍主要來自MDI,前不久還收購了康乃爾51%股權。
不僅僅精專在MDI和聚氨酯領域,萬華化學還堅持多元化布局。萬華化學表示:2020年液化石油氣進口量將從今年的400萬噸增加至約550萬噸。
目前萬華化學正在煙臺工業園區緊鑼密鼓建設著100萬噸混合烷烴裂解制烯烴一體化項目,包含110萬噸/年聚烯烴;本項目將使用液化氣作為原料,計劃將于2020年下半年投入商業生產。
國務院關稅委員會于8月23日表示,中國將從9月1日開始對美國丁烷征收5%的額外關稅,并于12月15日對美國丙烷征收5%的關稅。加上先前征收的26% 的關稅,每種燃料的進口關稅總額達到31%。
在與美國持續緊張的貿易局勢下,中國已經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石油氣。為確保液化石油氣的穩定供應,萬華從更多渠道進口,包括澳大利亞,非洲,特別是中東。
2018年11月,萬華化學與ADNOC簽訂了一份為期10年的FOB合同,進口100萬噸/年的液化石油氣。
在此基礎上,萬華和ADNOC成立了一家液化石油氣航運合資企業,其中包括兩艘大型液化氣體運輸船,主要從ADNOC以及其他國家裝載貨物。該合資企業還將關注阿聯酋的下游衍生品,包括ADNOC在Ruwais的煉油和化學品中心的聚氨酯價值鏈化學品,同時將為煙臺石化產品和衍生物探索開發的機會。
未來,萬華化學將增加液化石油氣資源采購量,東華能源將根據自身戰略調整而減少LPG貿易量。
未來,萬華化學立足煙臺和寧波,東華能源重點布局寧波和茂名。
未來,萬華化學將建成PE、PP、PVC多套裝置;東華能源不斷投資建設多套聚丙烯裝置,同時緊抓氫氣資源利用。
萬華化學和東華能源作為中國輕烴資源利用的兩大王牌企業,其發展路徑值得業內關注。中國即將蜂擁上馬超過3000萬噸/年輕烴利用項目,當絕大部分企業都傾向性選擇聚烯烴行業,這樣的競爭,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我國在建、擬建PDH項目也大多選擇UOP工藝(2019年2月13日,衛星石化發布公告稱,公司45萬噸/年丙烷脫氫(PDH)二期項目在春節期間順利投產。)